中风前一定要抓住“最后一次信号”!预防中风做好8件事
我国一年有230万人死于脑中风
据2023年最新发表在《JAMA Netw Open》的一项对近70万社区居民的分析研究显示,2020年我国40岁以上居民脑卒中患病率为2.6%,每25人就有一人发生过脑卒中(脑中风),340万人新发卒中,230万脑卒中死亡。
数据显示:
在所有脑卒中里86.8%为缺血性脑卒中,脑出血占11.9%,蛛网膜下腔出血占1.3%。
高血压人群中的中风患病率为44.8%
糖尿病人群中的中风患病率为21.2%
血脂异常人群中的中风患病率为37.3%
在脑卒中患者中,80.9%有高血压,34.8%有糖尿病,52.2%有血脂异常。
脑中风的危险因素,你占了几个?
研究者称,新发中风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危险因素的高发。在过去的18~20年间,国人的体重指数和糖尿病、高血压和血脂异常的患病率不断增加,且脑中风相关风险因素的药物治疗不足。
脑中风的危险因素包括:高血压、脑卒中家族史、心脏病史、老年、男性、肥胖、糖尿病、血脂异常、心房颤动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、蔬菜和水果摄入不足、身体不活动。
快速识别脑中风
记住120
快速识别中风可避免终身残疾,甚至能够避免生离死别。
1:看到一张不对称的脸,嘴巴歪
2:查两只胳膊是否有单侧无力,不能抬
0:聆(零)听说话是否口齿不清,不明白
如果有以上任何症状突然发生,立即拨打急救电话120。
一过性中风,是中风前的预警信号
如果有了类似一过性的肢体麻木、肢体无力、语言障碍或黑盲症状时,就要格外小心了,这可能是“最后一次警告”,下次可能就致残了。
一过性中风(轻型中风)持续时间很短,病情迅速好转,常被患者及家属忽视。
轻型中风患者只要发生过一次,就如同在体内埋下“炸弹”,患者随时处于复发的风险中。而且一旦中风再次复发,非常可能会出现更加严重的、不可恢复的残疾甚至是死亡。
预防中风
生活中要做好几件事
控制血压 低盐饮食 戒烟限酒 适当运动
劳逸结合 睡眠充足 控制体重 情绪稳定
中风抢救时有三件事别做
如果遇到身边人突发中风,一定要注意,以下这三件事别做。
1、出现症状别“等等看”
一旦发现身边人出现一侧面部僵硬或是口角歪斜、半边肢体麻木无力、说话“大舌头”、看东西模糊眩晕等症状,就要立即拨打急救电话,千万不要抱着“等等看”的侥幸心理。
2、心里有数别“送错门”
突发中风后,很多患者被送到不具溶栓救治能力的医院,导致二次转院,浪费抢救时间。平时要了解家附近的医院,哪些有“脑卒中绿色通道”、能进行静脉溶栓和动脉取栓等,尤其家中有老人或“三高”患者的。
3、该签字时别“问问看”
对于中风,如果能在时间窗内实施治疗,会降低患者严重残疾及死亡的概率。很多患者家属在治疗签字时被手术风险吓到,担心做不了主,往往会打一通电话咨询,最终也把最佳治疗时间耽误了
4、平时及时降脂溶栓
2016年1月-2019年6月:共280万人服用荟生QK纤溶酶
密切跟踪1217人,年龄分布55-95岁 三个月的情况
免责声明:本内容由用户转载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。 内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立场,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。 请联系本网站进行删除处理
2025-11-17
2025-11-16
2025-11-16
2025-11-16